Category:

肌膚保養 網路分享


乾癬是一種常見且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,根據統計,全台約有超過10萬名乾癬患者,其主要症狀為皮膚紅斑、脫屑與搔癢,嚴重影響外觀與生活品質。中醫理論認為乾癬是免疫系統失調的皮膚疾病,並且與血熱內蘊、風邪外襲,以及情緒鬱結密切相關。



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指出,日前有1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女童,頭皮、手肘、膝蓋與小腿出現大片紅斑,並伴隨銀白色脫屑,奇癢難耐,甚至癢到無法入眠,隨即至豐原醫院求診,經過四個月的中醫調理,皮膚逐漸恢復光滑,也重拾自信笑容。

豐原醫院中醫師蘇紋華表示,天氣變化大,許多人出現皮膚乾癢、脫屑、紅疹等症狀,常誤以為只是單純乾燥,塗抹乳液即可改善,卻忽略了可能是乾癬(psoriasis),中醫稱之為「白疕」,屬「癬症」的一種,與體質、情緒密切相關,乾癬並非傳染病,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疾病。蘇醫師進一步指出,當免疫細胞異常活躍,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與代謝異常,便會在表皮堆積,表皮堆積形成如魚鱗狀的脫屑,俗稱「銀屑」,乾癬常見好發部位為頭皮、肘部、膝蓋、背部等。

乾癬常見體質分為四型

蘇紋華醫師表示,乾癬的發生與血熱內蘊、風邪外襲,以及情緒鬱結密切相關,許多患者有明顯壓力史或情緒起伏,並易於冬季復發。蘇紋華醫師指出,中醫講求「體質辨證」再治,常見體質分為四型:

「血熱型」:紅斑劇癢、口乾舌紅。

「血燥型」:皮屑厚多、皮膚乾裂、舌紅少津,屬陰血不足。

「血瘀型」:疹塊色暗、反覆不癒。

「氣血兩虛型」:病程長、容易疲倦、病情遷延不癒。

針對不同體質,治療上採取「內調外治」三大策略,「內服方劑」依個人體質開立清熱涼血、養血潤燥或活血化瘀的中藥;「外用療法」衛教指導使用成分單純的清潔保養品;「日常調養」避免發物、辛辣與海鮮,維持規律作息與穩定情緒。


乾癬害小六女童奇癢難耐,夜夜難眠!中醫依體質辨證調理,拯救破皮人生

蘇紋華醫師表示,乾癬的發生與血熱內蘊、風邪外襲,以及情緒鬱結密切相關。(圖片提供/豐原醫院)

蘇紋華醫師提醒,乾癬雖為慢性病,但只要找出體質根源、配合生活調整,大多可有效控制,她強調:「減壓、抗焦慮是關鍵,壓力過大容易誘發復發。」飲食應清淡,避免油炸與來路不明的偏方,以免加劇症狀,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,更是體內失衡的外在表現,中醫從根本調理,透過辨證論治與內外兼施,幫助身體恢復自癒能力,遠離反覆發作困擾,回歸正常生活。

手刀快來點!0元購高濃度魚油!快加入【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】享好康!>>>

【延伸閱讀】

天熱吃冰、吹冷氣,經痛跟著來!周宗翰中醫師:6招遠離經痛,穩定生理週期

堅果攝取要適量,物以「硒」為貴!簡鈺樺營養師:礦物質硒3大好處,聰明吃出健康

乾癬性關節炎害關節紅熱腫痛!莊可鈞中醫師:按3大穴位、喝清熱解毒茶飲舒緩

資料來源:華人健康網

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48/96703
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

更多健康資訊:華人健康網

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



Source link

0 comment
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


七月畢業季,不少社會新鮮人正摩拳擦掌踏入職場,但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來說,當病灶出現在頭頸或雙手等外露部位,不僅常遭異樣眼光,更可能因外觀或病情不穩而錯失夢想的工作機會。面對職涯壓力與病症反覆發作的雙重煎熬,醫師表示,所幸異膚治療已進入長效生物製劑的多元選擇時代,有助拉長病情穩定期,幫助病友走出反覆發作的陰霾,重拾「安心工作」的生活目標。
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,保守估計全台約有200萬人深受其苦,病灶遍布臉部、頸部、四肢,因外觀異常,常影響人際關係與求職機會。再者,皮膚搔癢難耐,夜裡睡不好,白天專注力下降,也容易影響課業成績與工作表現。




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表示,異膚病友如同溫室裡的玫瑰,怕流汗、怕溫濕度劇烈變化,工作通常建議避開沒有空調環境或需輪班的職務,選擇相對受限。不過,有些異膚病友為了生計或興趣,堅持做容易導致病況發作的工作,臨床醫師也能協助找到平衡生活與疾病管理的辦法。


異膚病友最在意三大面向的治療效果,包括,是否改善癢感、皮膚外觀狀態、會不會又復發或突然惡化。其實,異膚治療武器多,傳統治療以光照、外用藥膏、抗組織胺與免疫調節劑為主,但對於中重度異膚病友來說,療效有限,導致反覆發作。


近年來,隨著針劑生物製劑、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問世,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朝向「精準標靶」。邱足滿表示,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起效快,但停藥後可能快速復發,且有感染與心血管風險,年長與有共病的病人需要特別注意。生物製劑雖然起速稍慢,但安全性高,且屬於「打底型」治療,有助鞏固身體、調整體質。


邱足滿表示,我們希望治療能讓異膚病友的病況達到90分甚至100分的改善,進一步減少復發風險。目前已知異位性皮膚炎與第二型發炎(過敏)反應體質及皮膚屏障受損等因素有關,其中介白素IL-13是導致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關鍵,促使皮膚屏障功能下降,引發搔癢與紅疹,進一步導致抓癢破皮、滲液與感染。


除了每兩周一針的既有的生物製劑,食藥署也核准一月一針長效劑型生物製劑,精準鎖定關鍵病因「介白素IL-13」,且因為藥物作用時間延長,病友無須經常請假回診,幫助實現「安心上班」的目標。


邱足滿呼籲異膚病友別對治療失去信心,要相信醫療的進步,與醫師攜手合作。除了藥物治療,也要做到照護的三大基本功,那就是「避免流汗」、「溫和清洗」、「做好保濕」,只要減少皮膚刺激,盡量不要熬夜,盡量健康飲食,就能大幅降低復發風險。

台港藝術家登世界舞台 Asia Base國際巡演啟動

藝起文化基金會發起的Asia Base亞洲微型表演藝術平台計畫今年展開國際巡演,精選台灣與香港的當代表演藝術作品,前進義…

中醫針灸獲國際重視 西班牙醫界來台取經

中醫針灸近年來逐漸受到國際醫學界重視,台灣中醫制度與臨床實務,也因專業效率獲得高度評價,馬光醫療網與西班牙醫療針灸協會日…

怕熱、怕流汗!異位性皮膚患者求職不易 皮膚科名醫教照護3基本功

七月畢業季,不少社會新鮮人正摩拳擦掌踏入職場,但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來說,當病灶出現在頭頸或雙手等外露部位,不僅常遭異樣眼…

感嘆勞工「疏於防護」害一生 醫師憶職災傷患:斷指或手掌碎

「鋸斷手指、夾碎手掌、切到骨頭見白、還沒來得及叫救護車就用衛生紙包著趕過來」,超級白急診醫師在上月22日於社群平台,描述在急診見過的職災患者傷況,他也指出,發文當天急診進行局部整修,現場因施工導致粉塵四散,於是急診的醫療人員戴上N95口罩,但是施工人員卻連基本口罩都沒戴,讓超級白急診醫師心想,當時粉塵的量多到若不戴口罩,即使不抽菸、不到40歲,也會導致肺部損傷。

100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啟動 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到位

環境部今公布「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」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名單,宣告「台灣綠色成長基金」邁入實質投資階段。

加拿大、台灣病情診斷不同 六旬婦回台手術後驚呼20年腰痠神奇消失

旅居加拿大61歲陳姓婦人腰部右側、右腿痠麻約20年,當地醫師診斷不需開刀,她做兩年的復健和服藥都沒改善,今年4月返台就醫…





0 則留言